林氏义庄:海峡两岸历时最长的民间救济机构

时间:2021-06-24            浏览量:4896            打印


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东南边的杨厝村,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是福建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祖籍地。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林氏义庄”就坐落于此。

林氏义庄,全称为永泽堂林氏义庄。具有典型闽南建筑风格的林氏义庄,占地逾12亩,整齐宽敞,古典大方。庄园内建有三座并排的两进大厝,中座大厝后建一座两层楼房,左右六列对称护厝围拱全庄,庄前有鱼池。

1651805860085094323.png

林氏义庄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清代开发台湾有功志士林平侯于1819年主持修建的慈善机构,历时二年建成。

1651805893352087527.png

整座建筑集家庙、义庄、民居于一体。在林家祖孙四代的主持下,林氏义庄持续办理赈济业务长达116年,是海峡两岸历时最长的民间救济机构。

林平侯与家族赴台湾垦殖致富后,念故乡族人贫苦,创办义庄,每年都从台湾运回大量稻谷和棉布,赈济赡养贫苦族人。

大厝内,前后进中间的西过水亭墙上,镶嵌12块精磨的黛黑石,这是道光元年正月立的“永泽堂林氏义庄”碑文。碑石上镌刻着林平侯筹建义庄的主要经过和办理赡赈的经济来源,经理人员配备,义庄管理规则等文字内容。

1651805922424070709.png

林平侯在台湾划了一块五百多亩的土地,除交税之外,收入全都换成白银拿到这边,赈济家乡贫苦人家。

根据赡赈条规,林氏族亲、贫乏之家,每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都给资金。例如男的每年给三丈棉布(每年冬至发给),女的每年给三斤棉花(每年立春发给)令其自己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每年给一丈五尺棉布;有服之亲娶媳妇,给银200两,嫁女儿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历经百年不变。

林氏义庄施赈时间历经116年,至1937年才被迫停办。116年里,村里人从出生到读书、到成家立业,都受到林氏义庄的扶持。吃水困难时,给全村送水;旱灾水灾时,赈济受灾民众。林家后人还常常会回到家乡看望族人。

作为闽台两地著名的慈善机构,林氏义庄赈期之长,赈面之宽,赈事之恒,实属罕见。如今,林氏义庄已失去它原本的功能,却为研究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见证。

“达则兼济天下”,林平侯及其后人致富后,不忘家乡人贫苦,赈济赡养族人,使林氏义庄成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