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演讲 | 梁启源:因应国际净零与碳关税之碳定价策略

时间:2023-08-15            浏览量:1409            打印

本文根据台湾“中央”大学管理讲座教授,台湾21世纪基金会能源研究发展中心召集人梁启源在“2023两岸碳中和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因应国际净零与碳关税之碳定价策略》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一、国际净零趋势

目前已经宣布净零目标的国家和地区,大概占到全世界88%的温室气体的排放量,92%的国内生产总值,接近9成的世界人口。

图片



二、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及影响

今年10月,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 (CBAM)将进入过渡阶段,并于2026年正式启动。首批列管的产品包括水泥、肥料、钢铁、铝、电力、氢和若干钢铝的中下游产品,以直接排放为主,另外包括小部分像钢铁、铝产品的间接排放。

这些列管产品如果出口到欧盟,必须要提供碳排,还有原产国缴纳的碳价证明等相关资料。未来支付的碳税、碳定价方面,大概要参考欧盟的碳交易市场拍卖的价格,目前欧盟碳排放交易价格大约为每公吨90~100欧元。

未来会采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ETS)与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双轨并行,欧盟内部还是用碳排放交易制度,非欧盟可能会用碳边境调整机制。

图片

台湾在2019~2021年出口到欧盟的比重大概占到出口总额的7%。出口到欧盟的最主要产品第一是电子零组件,第二是运输工具,第三是钢铁及其制品。

对台湾来讲,受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影响最大的出口产品是钢铁。台湾对欧盟出口钢铁大概占钢铁出口总量的近15%,肥料和铝次之。

图片



三、国际碳定价工具

国际碳定价的工具包括强制性和自愿性。强制性有两大类,一个是碳税费及碳排放交易。自愿性包括碳信用抵换和企业内部的碳定价。

(一)强制性碳定价机制:碳税及碳排放交易机制

目前,实行碳税、碳排放交易制度,在国家层级大概有41个,地方层级有34个。碳税机制系统共计有39个,碳排放交易机制系统的共计36个。从占温室气体排放量来看,碳税机制系统大概为1‰,碳交易机制系统大概为3.1%。在碳税及碳排放交易机制价格方面,目前各国的碳价大概介于0.08美元/吨-156美元/吨之间,涵盖不同的部门。例如最高的乌拉圭碳税中只限于汽油的征收。如果要达到《巴黎协定》,实现升温2℃,全球的碳价(包括碳税或者碳交易价格)到2030年将达到每顿61-122美金。

2018-2023年,碳交易市场价格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欧盟、中国大陆、韩国。从趋势可以看出,全球碳价水平约有半数持续走高,1/3维持原有碳价,少于15%的碳价价格下滑。2023年2月,欧盟排放交易价格突破每吨100欧元,韩国碳交易市场价格已与中国全国碳交易市场价格相近。

(二)自愿性碳定价机制:碳信用抵换

台湾参考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方法学,推动温室气体抵换的专案制度,目前已经核发的额度大概是2378万吨,已经注销额度有682万吨,剩余额度大概1696万吨。可用于能源密集或能耗产业投资的碳抵换。另外民间独立机构的GS(黄金标准)或者是VCS(自愿减排核证标准)也有一些机制。

(三)自愿性碳定价机制:企业内部碳定价

目前全世界范围,到2020年已经实施内部碳定价的企业数量,美国120个,日本118个,中国台湾34个,中国大陆11个。而2020年已经实施或未来两年内计划实施内部碳定价的企业,中国台湾是128个,中国大陆是202个。

企业制定碳定价的主要的目的,第一是刺激低碳投资,第二是提高能源效率,第三是改变内部的行为。决定碳定价最多的是用影子价格。碳定价基本包括碳价格的水准、温室气体排放的范畴、企业部门的影响和发展历程。

决定碳定价大概有几个步骤:首先考量外部的判定价格水准,包括国内外的碳价格,同业的碳价格水准,再经过企业内部的讨论,确定能有效鼓励低碳投资的碳价格水准,然后以数学模型分析碳价格水准。

当然还要考虑到企业内部行为的影响,可以用一些范畴对这些影响因素做评估,以此来决定企业内部的碳定价。



四、两岸碳定价工具

台湾的碳定价刚要起步,包括碳费、温室气体排放的揭露(上市公司必须要揭露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碳权交易所。大陆2014年开放地方碳交易市场,2021年开放全国碳交易市场。

对于一般企业,台湾在2023年1月10日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明确2050年经营排放目标,分阶段来征收碳税,第一个阶段对于年排放量2.5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排碳大户”征收碳汇,包括钢铁、水泥、半导体等287家业者。另外也允许企业提出“自主的减量计划”,如果提出自住的减量计划,可以适用碳汇的优惠汇率。2022年9月26日,台湾“金管会”发布“绿色金融行动的方案3.0”。2022年12月8日,“金管会”发布“永续经济活动认定指引”,鼓励企业自愿揭露营运主要经济活动符合指引的情形,并鼓励金融机构参考该指引进行投融资评估,积极与企业议合。

对于上市上柜企业,2022年3月3日台湾金管会正式启动“上市柜公司永续发展路径图”:自2023年起分阶段推动,钢铁、水泥自2023起揭露。揭露的范围基本包括温室气体的直接的排放和能源的间接排放。目标是在2027年全体上市上柜公司完成温室气体的盘查,且与财务报表的范围一致。在2029年,全体上市上柜公司完成温室气体盘查查证且与财务报表范围一致。

图片

台湾的碳权交易所预计今年7月底或8月初成立,主要的营业项目包括碳权交易、咨询和宣导,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但是台湾早在马政府时代就有课征碳税的规划,名 为“能源税”,它是以单位热值含碳量来课征。方法是以渐进的方式适时来推动碳税。

为了避免对于经济的冲击,并且增加政治的接受度,我们实施了一些税务改革。包括将油品货物税、汽车燃料使用费并入碳税。减免汽车跟水泥以外货物税、娱乐税和印花税。提高个人所得税免税额。对低收入户给予能源津贴。分担企业提供员工的社会安全支出,以增加就业。对于减碳绩效良好的厂商给予奖励。开展温室气体减量的研发及政策研究。必要时到国外购买碳排放权。

按照我的估计,如果就目前的能源价格,包括煤炭、汽油、柴油等。这里以煤炭为例,如果碳税用每顿64美元来计算,调幅大概会上涨57%,二氧化碳的排放大概可以减少25%。

碳税的实施有两种方式:一步到位或者用10年时间逐步渐进。对比来看,两种方式对于减排的目标达成差异不大,但渐进方式对于物价的冲击力可以减半。当然,如果有减税的配套措施,对于经济的冲击可以降低。

中国大陆方面,地方碳交易市场2014-2021年,七省市碳交易市场交易量占比最高为广东,第二是湖北,平均分别为34.9%及32.6%,以下分别为深圳 (11.58%)、上海 (7.37%)、北京 (6.58%)、天津 (4.29%)及重庆 (2.69%)。价格来讲,最高点为深圳,为每公吨人民币122.97元(约18.3美元),最低为重庆,每公吨人民币1元(约0.15美元)。

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主要以发电业为主,约占2019-2020年大陆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4%。交易市场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申报数量在10万公吨以下) 和大宗协议交易(在10万公吨以上)两种,其中2021年大宗协议成交量占83%,挂牌协议交易量则占17%。


五、政策建议与两岸合作

建议台湾和大陆都可以考虑碳税和碳交易两制并行。碳税需要有税收优先的使用的配套,就像前面提到的减税配套措施。实行两制并行比较符合世界的潮流,目前全球纯粹实施碳税的国家有28个,实施碳交易的国家有20个,同时实施碳税和碳排放交易的有21个国家,所以实施两制并行,从国家比上来看实际上是主流。

实施两制并行的原因主要是碳税和碳交易各有优缺点。比如从影响范围看,碳税的影响范围比碳排放交易的影响范围大,因为碳排放交易只适用于像电业、基本金属业、非金属矿物化工业等能源大用户,比较难要求其他产业交易,也难要求移动的污染源进行交易。而碳税可以影响所有大小用户,包括固定污染源和移动污染源,交通运输也可以纳入进来。而且碳税有个好处,政府有税收,可以做一些税制改革。

所以两制并行的好处就是让所有大小能源用户都参与进来,让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都参与进来,这样减碳效果才显著,更容易实现双碳目标。

未来,两岸产业发展有很多合作机会,包括节能产品,储能,再生能源,核能的发展,还有像核废料的处理,新型核电技术,氢的应用,碳捕捉封存,智慧电网,碳盘查验证能力的建构,还有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跟合作,能源转型跟经营政策的研究的交流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演讲嘉宾PPT)


2023年7月7日,由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和台湾21世纪基金会共同主办“2023两岸碳中和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以“碳权经济合作与发展”为主题,来自两岸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参会,就推动两岸低碳经济发展、碳权市场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