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再出两策推进供给侧改革

时间:2016-04-08            浏览量:10116            打印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供给侧改革列为工作重点后,国务院频频出招落实推进。4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再出两策:一是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二是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

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会议通过了《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要求对接《中国制造2025》,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施工业基础和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标准化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关键技术标准研制,推动在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农业机械、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标准化实现新突破,并适应创新进展和市场需求及时更新标准,力争到2020年使重点领域国际标准转化率从目前的70%以上提高到90%以上。

要弘扬工匠精神,追求精益求精,生产更多有创意、品质优、受群众欢迎的产品,坚决淘汰不达标产品,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信心,支撑制造业提质增效、提升国际竞争力。

除了中国制造升级外,当天的会议还部署推进“互联网+流通行动,指出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是推动流通革命,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新经济的重要举措,有利于降本增效,拉动消费和就业,并出台了三项具体措施:

一要突破信息基础设施和冷链运输滞后等硬瓶颈,打造智慧物流体系,发展物联网。尤其要加大农村宽带建设投入,带动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既促进农民增收,又丰富城市供应,使市场价格合理稳定。

二要破除营商环境软制约建设商务公共服务云平台,开展允许无车企业从事货运和商户选择执行商业平均电价或峰谷分时电价的试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营造诚信经营、公平竞争的环境。

三要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分享经济成长。推动传统商业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改造,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优化资源配置、开拓市场,引导降低实体店铺租金。

“这些举措具有可操作性,有助于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同时,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冷链运输等都是贸易流通中的短板,政策的实施也可以起到‘补短板’的作用。”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依绍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商务部部长高虎城就曾表示,中国流通成本是比较高的,大概是发达国家的一倍。因此,他强调,要下力气降低消费成本,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其实,近两年国家非常重视“互联通+流通,出台了一系列重磅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商务部也先后出台了《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和《全国电子商务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6-2020)》。

此外,商务部此前印发的2016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推进互联网+流通。 据记者了解,接下来“互联网+流通仍会是政策关注焦点,商务部即将出台《互联网+流通行动实施的指导意见》。

(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