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丙坤:为两岸关系奔波十八载,只愿“守得云开见月明”

时间:2018-12-14            浏览量:7359            打印


2018年12月10日,一位为海峡两岸和平与发展奔波忙碌的老人离开了。

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前董事长江丙坤在台北去世,终年86岁。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曾以“破冰先锋、协商功臣、经贸推手、交流使者”16个字,概括江丙坤对两岸关系的贡献。

台湾媒体认为,江丙坤是继辜振甫之后的又一个典范,娴熟经济事务、关怀台商和声望高的特质让他为两岸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1652335383545029048.jpg

江丙坤创造了海峡两岸数个“首次”。

2005年3月,时任国民党副主席江丙坤率参访团访大陆。这是1949年之后,国民党时隔56年第一次正式组团来大陆。 

江丙坤在出任海基会董事长期间,海基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互访日渐常态化,两岸举行了8轮磋商,达成了18项协议,开创60多年来两岸关系最佳时刻。

他不辞辛劳,奔波两岸。自2005年以来,他至少76次访问大陆,造访248个大陆城市,接待650个大陆参访团……

1652335400577077637.jpg


(一)

1932年12月16日,江丙坤出生于台湾南投的一个贫穷农民家庭,祖籍福建省平和县。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努力、认真负责的性格。

 “我们那一代人,都是吃苦长大的。”江丙坤说,他中学时读了6年农校,习惯于每天凌晨4:30起床。

当时,江家住在南投乡下,要到台中上农校,得坐2个小时的小火车到台中,“当时没有闹钟,如果妈妈和姐姐睡过头,我就没有早饭吃了。” 

误点的少年只好饿着肚子,抱起书包,撒开脚丫子一阵猛跑去追火车。平时1个小时的路程,他跑个二三十分钟就到了。跑进车站,小火车正好徐徐开动,他飞快地扒上火车,赶去学校上课。而幼年时的磨练,也养成了他吃苦耐劳、尽忠职守的品格。 

少年时代,江丙坤成绩优异,1959年从台湾立法商学院地政学系毕业。此后,他还到日本留学,1971年获日本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日文、英文俱佳。

江丙坤商学院的学习经历以及经济学博士的背景,也让他一生的轨迹注定同经济并行发展。

1982至1988年间,江丙坤一直在台湾对外贸易相关部门任职。从1989年开始,江丙坤历任台湾经济部门常务副主管、政务副主管、主管;1996至2000年间,任台湾“经济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江丙坤的从业履历不难看出,他一直在经济领域耕耘,这也为之后,江丙坤不断促进两岸经贸合作及台商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

江丙坤本人做事严谨周密,讲求效率。他曾把公文装在一个红色带轮子的行李箱中,在车上、飞机上也照常工作。

在台湾经济部门任职时,每每遇到业务问题,江丙坤往往跳过组长、科长,直接把电话拨给负责承办的科员,亲自追要公文,台湾媒体因此戏称他为“江科长”。

即使之后贵为海基会董事长,他有时还是习惯拿起电话,直接打到主管的经办人员桌上;刚开始,海基会人员接到董事长电话,还以为是同事开玩笑,直到听到他认真交办的声音,才确定是董事长亲自来电。

江丙坤的好体力也让很多年轻人自叹不如,有一次记者早上10点多在海基会电梯碰到江丙坤,还想说他今天怎么这么晚来,结果他笑说,“我早上7点就赶到嘉义参加一个公祭,刚回来”,而他前一天还在海基会忙到11点多才回家。

除了有好体力,“江科长”的记忆力更是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他对台商在大陆的布局、发展前景、产业升级故事更是如数家珍。

问他平常有什么休闲兴趣,他不假思索的说“工作”。这也难怪江太太称他,“天生劳碌命”。

 

(三)

2008年5月26日,76岁的江丙坤出任海基会董事长一职。

在这样的年纪或更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退休,颐养天年,但江丙坤却毅然接下重任,成为了这个特殊职位的“不二人选”。 

在担任海基会董事长的第一天,他就写了一封信给海协会:“希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下,维护两岸的协商”。

江丙坤就任海基会期间,在众多领域建立了两岸交往与合作机制,解决了两岸同胞关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民生等问题

2008年6月,江丙坤率海基会协商代表团访问北京,并与时任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举行会谈,这是两会领导人睽违十余年后的首次会谈,标志着中断9年的两会制度化协商正式恢复。

1652335439651069488.jpg

此次会谈,签署了《海峡两岸包机会谈纪要》《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确定首波大陆观光客于2008年7月4日抵台。

2008年11月3日至7日,陈云林率团访台,两会领导人第二次会谈在台北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协议》《海峡两岸海运协议》《海峡两岸邮政协议》和《海峡两岸食品安全协议》。由此,两岸基本实现直接“三通”(通邮、通航、通商)。

1652335459711086509.jpg

2009年4月25日至26日,两会领导人第三次会谈在南京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空运补充协议》《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并就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事宜达成原则共识。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三通”。 

2010年6月29日至30日,两会领导人第五次会谈在重庆举行,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和《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开启了大陆与台湾经贸交流与合作的新篇章。

回望2008年至2012年,江丙坤和陈云林分别代表海基会和海协会,共举行了8轮磋商,达成了18项协议,涉及两岸直航、大陆游客赴台观光、共同打击犯罪、投资保护等。

 

(四)

2012年9月,耄耋之年的江丙坤以“岁华逼人,休致有日”的理由向马英九请辞海基会董事长一职。他自己也感叹说,能有机会参与书写历史,是他“一生的幸运”。

江丙坤卸下海基会的担子后,最让他挂念的还是两岸和平发展的大局。他说 “今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种种成果得来不易,希望大家能够珍惜这一刻,继续努力。”

从海基会退下后,江丙坤并没有成为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自称“拼命三郎”的他仍在每天工作、出访。他的幕僚们表示,明年打算缩减江丙坤行程,笑称“是我们撑不住了”。

2018年12月4日,作为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副理事长的江丙坤还主持了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2018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的开幕式。

1652335485204054287.jpg

不料没过几天,“拼命三郎”停下了脚步,在两岸都引起一片惊愕与叹息。

12月8日,85岁的江丙坤晚间在台北晶华酒店与友人聚餐时,突然意识不清,昏迷倒地,被送往医院急救,但到院前心肺功能已经停止。医疗团队诊断为主动脉剥离,深夜急动手术,术后送进加护病房,后因年事已高等多重因素,并发多重器官衰竭,当天晚间7时安详辞世。

江丙坤逝世后,其子江俊德接受访时说:父亲很执着的认为两岸一定要和平,经济才会好,大家才能安居乐业,所以不管政治立场如何,父亲很希望大家要合作,取得共识,一起努力。

江丙坤以自己的智慧、坚持、真诚,为两岸关系发展竭尽心力,无怨无悔。2009年在欢迎赴台北的大陆海协会代表团时,他直抒胸臆,吟诵道:“风雨静,山色青,守得云开见月明,江山万里情。甲子恩怨,岂有输赢,心系万民安居乐,协商再创天下平。”

(本文根据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参考消息、中国台湾网、新华网等相关内容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