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演讲 | 盛九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台企发展新机遇

时间:2023-05-05            浏览量:4773            打印

由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清华大学两岸新经济产业发展研讨会” 于4月17日在福州举行。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受邀出席,并发表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与台企发展新机遇》的主旨演讲。本文根据演讲内容整理,以飨读者。


一、未来5年发展外部环境

未来五年中国大陆发展将面临怎样的外部环境?党的二十大报告里面表述地非常清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现在我们的新机遇是什么?就是以内循环为主线,内外循环共同发展。这个正好和我们讲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关。另一方面明确机遇的同时,风险、挑战、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怎么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这是大家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具体讲几个方面:

(一)疫情影响深远。虽然从今年1月份开始大陆疫情的影响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我这段时间在做企业调查的时候,对企业来说整个疫情的影响仍然在进行当中。主要有两个因素:第一,最大的风险就是全世界各地都在去库存化,导致企业的整个外贸或者生产受到很大的一个波动和影响。第二,对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感,因为订单到底在哪里?以后还会不会增长,订单会不会出现新的转移?新的技术出现,像ChatGPT等等这些会对过去的生产模式产生什么样的冲击?会影响全球产业怎么发展?

(二)多个国际机构大幅调低2022、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IMF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指出,当前全球经济前景持续面临异常巨大的下行风险,通胀处于几十年来的最高水平,多数地区的金融环境不断收紧,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新冠疫情持续不退等都对经济前景造成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今后能否健康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能否成功校准货币政策;二是乌克兰战争的走势;三是会否再次发生与疫情有关的供给侧扰动。

1683268315188029033.png

1683268371992068212.png

本图数据来源于IMF、世界银行、OECD

(三)国际贸易持续疲弱。去库存和不确定性导致了未来全球的贸易都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和影响,特别是需求端的疲软。当然今年一季度整个中国经济外贸形势相对比较好,但是整个外贸成长是在整个全球生产还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出现的,二、三季度会出现什么情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

1683268446292027155.png

本图数据来源于:IMF

(四)美国的脱钩政策问题。未来美国脱钩政策会演化到什么程度,现在仍然还存在不确定性。未来价值链分工与水平型分工融合并存?全球的所谓“能源中心”、“制造中心”、“消费中心”格局是否会继续存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等更趋分散化?

这四个方面都对我们整个未来经济发展构成非常大的挑战,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很多的不确定性影响。另外还有中美关系问题。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讲得非常清楚,未来10年是中美竞争的决定性的10年,其实中国也一样,整个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未来10年也是最关键的一个阶段,从这一点上来说,讲中美是高度共识。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对于整个中国大陆经济来说会造成什么影响?我们也做了一个评估,主要是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这三重压力使得整个中国大陆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复杂性和长期性的困扰。

需求收缩这一点上是非常明显的,本来大家觉得随着疫情的结束,需求会出现报复性增长。但事实上没有出现报复式的增长,而是出现恢复性的增长,这点预期有很大落差。供给冲击刚才介绍过了,全球的贸易萎缩、供应链的调整等等。最关键的是预期转弱,就是企业对于未来预期都不确定,我们做过一个调查,对未来预期觉得会大幅度好转,或者对未来非常前景乐观的比重不到一半。所以预期转弱,可能是整个中国经济发展在国际国内环境影响下面临的最大挑战。

所以这三重压力是什么?我们用“旧矛盾、新困难、新瓶颈”三个词来形容它。三重压力既是过去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下来的旧矛盾,也是国内外新形势下面临的新困难,更是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破解的新瓶颈。

当然,虽然中国大陆经济发展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中国经济的时候用了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力大三个词,表明长期向好局面不会改变。具体来说,从短期看,疫情的影响其实没有过去,重点是把防控政策进一步优化,让经济全面回归正轨。长期来看,就是怎么发挥完整产业体系、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庞大的市场的优势。特别是怎么发挥我们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我想应该到明年开始,整个中国大陆市场规模一定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市场。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特别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表明整个中国大陆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过去40年改革开放,台商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在未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当中,我们怎么看台商的作用?到底在这个过程当中台商的角色和定位是什么?我想通过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分析,大家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一点。

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就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多层面、全方位、动态化的一个进步变迁过程。大家就记住现代化是个过程,只要它不是一个固定的目标,它是不断的一个向前发展的过程。

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中国不断的赶超世界先行水平的历史过程。它是动态的,它不是静态的、固定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目标。第一,我们要认识到,虽然资本主义现代化已经过去300年了,但真正达到现代化的国家比重一直低于20%,不到20%的国家真正的实现了现代化,所以现代化它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过程。第二,在人口100万以上的国家中,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只有20个,所以现代化是需要非常艰苦、努力奋斗才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的现代化水平。我们国家目前还处在一个中等偏上收入的行列,比现代化国家差得还很远。我们当时做过分析,它有三个指标。一是进入高收入国家的水平指标是人均收入要超过1.3万美元,这是最低的指标,大陆还没有进入这个阶段,现在是1.2万美元多一点。二是,一般我们认为发达国家,还有一个全世界公认的指标就是OECD国家。OECD国家的平均收入是3万美元。三是还有一个更高的水平就是G7国家的平均收入是4万美元。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其实中国大陆的发展与现代化有很大的距离。正因为这样,中央非常明确的界定,我们分两个阶段走:2035年到达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应该人均收入2.5万-3万美元之间,发达国家要到3万-3.5成之间。

1683268667613036751.png

中国现代化的特点。党的二十大报告讲得非常清楚,我认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第一句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像中国大陆这么样的14亿人口的现代化过程,现在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里,人口最多的就是美国,不到4亿人口,中国前面还加一个十位数,这样一个庞大的现代化过程,是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本身最大的独特性在这里。中国现代化的特点还有“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特别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前面讲过这些发达国家实际上都经历过一个殖民的过程,都是通过殖民过程来实现现代化。但是只有中国始终强调是和平发展的现代化,这一点是对整个全世界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大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具体来讲几个要求:首先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根本属性。后面高质量发展、全过程民主、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实现共同富裕、促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奋斗目标。最后就是对世界的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所以它的发展不仅是一个跟西方现代化完全不同的道路,同时对于整个全球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会带来一个一个新的形态、新的模式。

1683268705012077377.png

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意义。中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书写了贫穷落后国家可以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的现实图景。中国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如果简单的用一句话讲,中国改革开放,真正的是从90年代全面开始对外开放,中国30年经济成长增长了40倍。“30年成长40倍”,这就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特点。中国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和稳定性世所罕见。特别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连续多年超过30%,令世界为之惊叹。而对于什么时候中国可以称为真正的世界现代化强国?一位外贸领域资深专家的话让人印象深刻,他讲了三点:第一,如果全世界的有钱人、富人都愿意把他的孩子送到中国来受教育,这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个标志;第二,中国的文化风靡世界,世界都以学习中国文化为荣。第三个中国的产品成为全世界高质量的代表,全世界的人都以拥有中国的产品为荣。这三个都做到了,中国才是真正实现现代化,或者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那么我们也反过来想这个问题,在这个过程当中,台商到底要承担什么角色,要发挥什么功能?当然大陆也要思考,在未来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中,怎么样更好地发挥台资企业的作用和角色,我们也要做一些思考。


三、台商投资新机遇

虽然疫情的影响还没完全过去,但是市场主体的信心在不断恢复。这对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来说,或者对于两岸经济合作来说,应该是一个转好趋向。

我们做企业调查的时候,怎么降低政策风险是很多企业关心的问题。因为台资企业主要是从事出口导向产业,他们很关心未来是不是以内循环为主线,对于出口导向产业它的支持力度会不会下降?可以说,肯定不会的。以内循环为主线,并不排斥内外循环相互促进,所以双循环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到现在为止我们反复强调,虽然大陆出口占整个GDP的比重不断下降,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出口行业始终是大陆经济当中最具有活力和与世界经济接轨最紧密的部分,这个部分大陆当然始终会去支持。

因为疫情影响还没过去,未来一段时间里面大陆很多的经济政策肯定会比较倾向于像中央国企或地方国企平台的倾斜,这是一个短期内的现象,这个过程中台资企业怎么做呢?我经常讲做好“国台民”,就是国企、台企、民企,最重要的是寻找自己的合作路径和方式,加强国台民合作仍是重点。

最后,台资企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最近这段时间,我们经常讲到全球市场疲软,特别是新科技的兴起,让企业对于未来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所以未来怎样去更好的选择?

我想两个部分,从资本市场来说,在消费类和国家安全类的产业,台资企业可能有发展空间。特别是自主可控的技术,这是大陆特别需要的方面。美国现在对大陆封堵最主要就是芯片产业,未来大陆无论是量子通信,生物科技,还是算力的发展,基础都在芯片,所以未来两岸开展合作的空间非常大。

从产业领域来说,随着整个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大陆对未来医疗系统以及优质民生产品方面,产业需求和投入会不断增加。这方面是台资企业或者台商非常具有竞争力和长期积累的地方。

1683268809167079957.png

应该讲在整个中国实现化进程过程当中,台资企业怎么样发挥自己的角色和功能,能够适应整个大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其实还有很多的空间可以去拓展。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政府怎么样发挥自己的推动力,支持台资企业在这方面进行更多的探索,也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