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踏着白白瑞雪,呼着新鲜空气,带着美好的心情来到母校。我跟清华大学有缘,就是2011年公共管理成立的时候,我很有幸作为公共管理学院全学院第一批的学生。一晃十五年了,但是我和台湾的农业合作,我可能看着比较成熟,实际上年龄也不是特别大,但是我已经跟台湾交流合作30年了,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协助我的导师,1984年就开展了两岸农业合作。

今天看到尊敬的台湾的长辈、长官孙明贤老先生,他曾经做过台湾的农委会主委,所以特别亲切、特别高兴。很高兴来到清华大学这个培育英才、激荡智慧的科学殿堂,与产学研用各界人士共同谋划两岸“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美好前景。清华大学顾校长发起成立的两岸发展研究院,农业的发展作为安民、治国、理政的支柱性、战略性产业,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我也感谢顾校长和两岸研究院,把农业特别是“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研究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和部分内容,我也很高兴。所以借此,我代表农业部对来自宝岛台湾的各位朋友、清华大学的各位师生和我的同事韩俊主任,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农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今年以来国务院屡次对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行动和推进大数据发展作出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三五”要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这些战略部署都把农业摆在了突出位置,为农业搭上互联网快车提供了重大机遇。顶层设置已经过去一年了,出台了六个涉农的互联网DT有关的文件和政策。“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之所以说它重要,主要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在信息技术为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元素、新动力。必将为夯实农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技术产生前所未有的巨大驱动作用。

主要表现在:一是加速补短板。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信息化是现代农业的制高点,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有利于加快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高效化和服务便捷化,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是加快调结构。经历十二年连续增长后,农业进入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所以迫切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有利于加快建立以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实现供需精准对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促进农业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未来的农业是定制农业,就是要提供有效的供给,需求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比如说茶叶、蔬菜、水果,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定制,农业的OEM,这在过去传统农业是做不到的。比如说宁夏的枸杞,原来的推销方式就是生产、批发市场、零售、再到家庭。未来是面向全球,70亿用户在互联网时代,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下单,通过线上,它可以精准的提前定制,可以发售。过去说南非,有100个华侨要买100公斤枸杞,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生产方式是几乎不可能,即使可能,也是高成本的,也是时间很长的。现代社会,物联网时代和“互联网+现代农业”就可以提前半年定,到时候你要十公斤就空运过去,成本很低,不通过国内的批发市场,也不通过国内的出口商,可以海淘,大家海淘就可以了,对他们来说也没有关税壁垒的限制。这是现在农业和互联网联姻最大的好处,也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最便捷、最精致的方式,也是开拓市场,特别是外地市场。前不久我到浙江调研,浙江人爱吃的小山核桃,原来的销售范围在浙江也没超过100公里,但是因为互联网+有个白梅村生产中心,由于互联网+,一个村一下就销售了两亿,就是山核桃,销售到新疆去了,销售到祖国各地,包括黑龙江,过去黑龙江人不知道山核桃,知道了在当地市场上是买不着的,现在可以了。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有效消费,是联系在一起的。过去只讲需求,不讲有效供给,现在有了有效供给,没有有效的销售渠道也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为经济首先是要高效才有现实性和可行性。

三是加速促平衡。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确保购物资本自给和口粮绝对安全,是国家农业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目前,农业宏观调控缺乏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过去农业也讲大数据,不是现在意义上的大数据,是大概数据。所以好多农村的村民单位说你们又换新词了,说大数据,我们天天都说大概数据,简称是大数据,大概是、差不多、马马虎虎,但是我们现在确实到了大数据时代,对农业的精准化推进,只有通过大数据。实现“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有利于加快实现农业的在线化和数据化,特别是传统农业,传统医学,原来都是在高楼,将来要在线化、数字化,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4900多年是农业农民史。真正化学时代在中国不到100年,解放以后真正普及不到50年,大家可以知道化肥的大量应用是很以后的事,农药更是。所以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99%的时间是农业文明史,农业文明史怎么把它在线化、数字化,我觉得清华大学作为一个教学创新中心,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传统文明怎么样古为今用,对外国人来说洋为外用,我们是他们的洋,中华传统文明的精髓怎么扩展到其他世界各国去,这是我们共同的使命。所以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应用形式的持续性和准确性。过去不光是农业经济,其他经济的数据都是会计数据,就是对过去发生数据的分析,要研究过去的数据找寻规律和经验,我对这个有点怀疑。我们的小孩儿、下一代从来不是从经验中成长起来的,都是从教训中成长起来的,你们按经验办下去,现在80后、90后不可能创造阿里巴巴,应该是针对问题和教训,我对我的小孩儿,他是清华附中的,我说你不能学习我的经验,你得学习我的教训才能超越我,所以我想作为教育创新,首先要学这个民族、行业,学这个国家和单位的教训,甚至每个人的教训,所以不能用“会计思维”,要用大数据思维、互联网思维。把一些看似没有联系的,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找到它内在的联系,这就是互联网时代的商业机遇。

四是加速奔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也是习总书记,清华最杰出的校友,要求我们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有利于加速技术流,引领技术流、物质流、基金流、人才流向农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民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所以“青山绿山就是金山银山”,贫困地区往往是工业欠发达,资源生态环境比较好的,通过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就是要运用互联网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成果,对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进行在线化、数据化改造。总的思路是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统筹农业农村农民,以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为目标,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主战场,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为抓手,扎实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十三五”时期,要坚持政府推动、市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大政策力度、实施互联网+示范工程,加强科研公关和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在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信息综合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两岸农业合作具有天然的互补性和独特的优势,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应该实施着力的优先领域,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需要进一步扩大合作的领域和方式,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大陆29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与“本来生活网”在农产品电子商务方面合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下一步应当把加强“互联网+现代农业”合作作为两岸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努力在农产品电子拍卖、品牌营销、跨境电商、社会生态农业、农业组织化、标准化、农业信息化服务与农村金融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互联网+现代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未知远大于已知,需要秉承众筹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加强理论和实践创新,希望清华大学两岸发展研究院充分发挥  两岸在合作方面的高端智库优势,把“互联网+现代农业”拓展为两岸合作的新空间,打造出新亮点,为两岸关系的加速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