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中国特色的跨界融合:中医农业

中医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认识自然,认识生命。“中医农业”就是将中医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农业领域,实现现代农业与传统中医的跨界融合,优势互补,集成创新,产生“1+1>2”的效应。

“中医农业”能够实现农产品产地水、土、气立体污染综合防控,改善产地环境,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是实现中国特色生态农业的崭新途径。


“中医农业”的特点

1.系统性,即着重农业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体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这是农业内部保持各组成部分之间相对稳定和谐的本质要求;

2.综合性,即形成多方面、多层次的复合效应,也就是通过综合的手段,达到综合的效果;

3.整体性,即作用范围是整个的、全部的,强调覆盖所有生产单元和种养循环链。 

目前的资料和信息表明,“中医农业”的农产品具有高产优质;无污染,并能消除其它来源污染;色、香、味俱全;具有各种利于健康的功能;延长保鲜期等优良特色。


最近,“中医农业”科研团队发现,在药用植物提取液复配剂处理后的农作物中表达了3000多个功能未知基因和3—5个功能未知化合物。这个发现为解释“中医农业”农产品的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进一步的机理研究打下了基础。

 

“中医农业”的应用途径

中医农业技术体系和应用模式可以在“两药、两料”(农药、兽药、肥料和饲料)四个领域广泛应用,即利用中医原理和方法将动植物以及其他生物元素和天然矿物元素研制成促进动植物生长、防治动植物疫病的营养物质或药剂配方,可以有效实现有机生产、降低药物残留。

1. 利用功能性微生物菌肥,能有效地促进作物根系发育,改良土壤板结。菌种繁殖过程产生大量的多种活性强的代谢产物,还能与土壤中的农药残留及重金属产生螯合物,使其不被植物所吸收,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问题。同时,微生物菌肥还能减少水稻田温室气体甲烷的排放。

2.从多味中草药萃取的生物制剂,不仅可以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而且可以为植物提供全程保健和病虫害有效防治,可以取代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逐步改善土质、水质和生态环境,已经在水稻、小麦、玉米、蔬菜、果树、茶等农作物生产中应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3.利用发酵提取技术,萃取中草药物质作为肥料元素,制成生物肥料,既能使玉米、大豆、水稻、小麦显著增产,又可有效提高粮食品质。

4.采用复合中药生物饲料,结合动物生长需要,既可解毒排毒,又可均衡营养喂料,效果十分明显;中草药植保、动保产品可有效取代化学农药、兽药,为动植物提供病虫害绿色防治。

 

“中医农业”的运作机理

1.基于中草药配伍原理生产农药兽药、饲料肥料以及天然调理剂。

目前,已研制成功的产品广泛应用于水果、茶叶、水稻、瓜果和蔬菜等种植业,以及养羊、养牛、养猪、养鸡、养鱼等养殖业。

例如,植物保护液的有效成分为全新的生物活体,可以使作物恢复到健康生长状态,减少有害生物对作物的侵害,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力,调节作物健康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达到优质、高产的目标,连续使用不会产生抗性,不破坏生态环境。

2.基于中医健康循环理论集成生态循环种养技术模式。

例如,动植物生态链环转化技术将全域营养源经过多重生物转化,借助多种生物体自身纯天然的生物降解、合成、富集和沉积作用等,转化形成综合营养素体系。

再如,应用新型高效活性生物技术生产无激素、无抗生素的生物饲料进行畜禽养殖,加上农业废弃物秸秆膨化发酵饲料的配合喂养,可以形成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种养良性循环高效模式。

3.基于中医相生相克机理,利用生物群落之间交互作用提升农业系统功能。

当前,大面积单一作物种植是造成农田病虫害和土壤养分失衡的主要原因。通过带状种植,可以实现农田生物多样化并提升农业系统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病虫害、自然培肥土壤的目的。

中医农业在这方面有成熟的模式。在安徽黄山中医农业基地的茶园里,采用乔灌草立体种植,利用动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群落驱虫、杀虫、引虫、吃虫;茶园种植的草本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能够抑制杂草生长,无须使用除草剂;利用茶叶的吸附性和喜欢适度遮阴特点,种植花香、草香、果香植物为茶叶增香,又可以为茶树适度遮阴。

 

“中医农业”如何发展

 “中医农业”是一个既古老又崭新的领域,我们在传承传统科学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高新科技,进行传统科技与现代科技的集成创新。

1.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产业扶持政策。

2.加深关键领域和作用机理研究,鼓励学科联合攻关,推动“中医农业”科研工作的创新发展。

3.加强产品研发,对接“中医农业”全产业链和市场需求,开发出一系列实际效果显著的产品,并提升为国内外著名品牌。

4.对接养生保健的社会需求,拉长“中医农业”产业链,并在普遍关注的关键领域形成产业集群。

5.注重科普、科教与科研进程的协调,形成一体化协同发展,提高“中医农业”的社会认知,营造“中医农业”的良好发展氛围。

(根据中国科学报、中国食品报等相关内容编辑)


 两岸院公众号二维码.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