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振兴乡村:台湾的“艺术乡建”

时间:2019-07-24            浏览量:2202            打印

艺术与乡村,一个是手段,一个是平台,当二者相遇时,会发生神奇的反应。

image.png

尽管艺术给大多数人一种疏离的感觉,但现在艺术并非是少数人才能享有的东西。艺术走进乡村,艺术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给了艺术更多的实现途径,也给了人们更多接触艺术的机会。另一方面,艺术也为乡村旅游添加了更多活力。艺术与农民、农业、农村共振起来的模式,是推动乡村发展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传统观念认为,艺术具有强烈的城市属性,它更贴近城市人群。然而艺术乡村建设则将“艺术”与“乡村”结合,让艺术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营造、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和乡村产业提升等层面发挥作用,这本身即是一种难得的社会创新。 在乡村基础较好、艺术普及性强的台湾地区使用艺术的手段提升乡村魅力和产业价值,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

 

乡村艺术化

乡村艺术化的主体是乡村,是乡村因为发展的需要,主动吸引艺术家前来或自发进行乡村的美化和改造。“池上秋收音乐会”选址在伯朗大道旁一望无际的稻田上,金黄稻穗的舞台,国家音乐厅等级的团体演出,人与自然最和谐且惊艳的冲击,给游客带来眼球、耳朵和心灵的无限震撼。从2009年钢琴大师陈冠宇在蓝天、青山与金黄色的大地之间演出开始,包括张惠妹、伍佰、台湾著名艺术团体优人神鼓、云门舞集都曾受邀在池上秋收稻穗艺术节演出,渐渐从小型音乐会,发展为一场与土地、自然共乐的艺术庆典。游客也愈发多起来,甚至超过了池上村原住民的人数。


 image.png

 image.png

音乐成了村民日常的不可或缺的元素。没有表演时,村民们能借田地里安放的音响,收听古典乐。旧古仓改建成的池上谷仓艺术馆,成了热门的新去处。过去只与土地打交道的爷爷奶奶,学起画画、书法,也有模有样。现在去池上,所见到的路牌都由他们手写而成,在火车站里,更有属于他们的常设艺术展。

  image.png

 image.png


艺术乡村化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将目光投向了乡村,不仅在乡村里居住、创作,更把他们的艺术作品与乡村环境、乡村生活等紧密结合。艺术乡村化的本质就是艺术家为自己的艺术创作寻找特定主题、特定场所、特定手段的一种主动性的群体行为。当一群或大量艺术家集聚在乡村时,就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力。隐于乡间的一处偏僻农村台湾后壁乡土沟村,在青年艺术家十余年来接力式的耕耘下,通过艺术作品,描述土沟农村的古今发展,营造“村是美术馆,美术馆是村”理念,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土沟村文化。 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也进驻这里,他们有的来做社区营造,有的来做志工,还有的留下来开设公司,做文创、音乐等。


农民参与乡村公共空间营造

艺术乡建成功与否的标志在于是否真正实现了村民参与,乡村活化和可持续性。 

在世界各地的很多乡村,在艺术家的带动下,村民自发进行着村貌环境改造。经村民之手创作的充满乡土特色的艺术作品,给乡村带来了浓墨重彩,成为农民自发进行艺术乡村建设的精彩案例。交趾陶是台湾的一项极具代表性民俗艺术,而板头村所在的嘉义新港乡又是交趾陶技艺最为发达的地区。2004年,板头村民陈忠正先生回到村里,开创交趾陶厂“板陶窑”,带领村民在社区改造中传承探索交趾陶技艺。在板陶窑主陈忠正支持提供交趾陶材料下,主要由艺术家进行社区里的公共艺术作品执行制作,部分作品由村民以交趾陶庙宇建筑工艺结合马赛克拼贴手法,融入自然农村风光,为村庄堤坊、村落围墙和建筑墙面着手装饰。

image.png

 如今台湾很多本地居民自发对乡村进行了艺术改造,其中最常见的形式是涂鸦——把乡村的墙面、地面全部涂上色彩鲜艳的图画,如彩虹、卡通肖像、吉祥年画、甚至放大的艺术字体等。 虽然画作本身没有章法,作品相对比较质朴,但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原本普通的乡村,在这种低成本、高成效的艺术加工之下,变成了童话世界般的绚丽村庄,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拍照、猎奇。 彩红眷村是台湾彩绘村庄的先驱。2008年因都市计划眷村必需拆除,一位86岁的老人突发奇想拿起刷子用油漆在墙上与地上作画。整个村落巷弄的地面、墙壁、门窗都被他笔下色彩艳丽、俏皮夸张的彩虹、花朵、动物、名人肖像等画作铺满。人们也亲切的称他为“彩虹爷爷”,这个眷村也开始被叫做“彩虹眷村”。

image.png


 艺术植入提升乡村产业

乡村的另一个构成要素——农业,也可以插上艺术的翅膀。借助艺术包装,很多农产品如大米、水果等,摇身一变成为都市时尚人群热捧的纪念商品,甚至是非常高端的商务礼品。农业的价值在艺术的包装下,从“微笑曲线”的底端跃升到顶端,产业升级得以实现。台湾的大米品牌“掌生谷粒”就是这样的经典案例。大米,这种出现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中、如空气般寻常可见的廉价粮食,经过精致的包装,伴随着意味深长的煽情文案,成为了台湾的一种特色礼品。 用牛皮纸制成传统口袋状外形,搭配上纸藤封口手柄,再配上白色棉纸以及传统书法文字撰写,十分古朴自然,恰到好处。更荣获 2010年台湾文创精品金奖、2011年德国红点设计大奖,与2011年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大奖台湾传统文化再生的绿色文创生态艺术。


 image.png

到后来民俗风格的农家花布米袋,再到航空信封图案的包装,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带给人不同的感受。更为关键的是,大米这种粮食作物渐渐衍生出情感象征:母子情、夫妻情、兄弟情、团队情……粮食变成礼品,功能变了,内涵丰富了,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商品溢价。

image.png

image.png

目前国内的艺术乡村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许多村落的文化传统不仅因为艺术的介入没有得到传承,反而遭到了破坏,或者当地的居民与艺术属于脱离的状态,村落只是成为了艺术者作秀的舞台。所以,艺术与乡村的结合,不仅表现空间的改造,还有艺术的真正融入,融入之后引导乡村自身发生有益的变化,达到重振乡土的目的,使乡村与艺术的碰撞成为一场真正温暖的相遇。当艺术这种表现手段与乡村这个表现载体相结合时,一定会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乡村的旧貌。更可贵的是,它将吸引更多都市人、青年人、时髦人、新鲜人、外国人……涌进乡村,给乡村带来新的机会和无限可能。